周朝皇帝列表及簡介

                  Dec25

                  周朝皇帝列表及簡介

                  時間:2017/12/25 12:32 | 發布:歷史新知網

                  周朝皇帝列表

                  西周  

                  周武王姬發(?—前1043年)前1046年—前1043年在位,3年。  

                  周武王姬發,西周王朝開國君主,周文王次子。因其兄伯邑考被商紂王所 ... ,故得以繼位。他繼承父親遺志,于西元前11世紀消滅商朝,奪取全國政權,建立了西周王朝,表現出卓越的 ... 、政治才能,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明君。死后謚號“武”,史稱周武王。  

                  周成王姬誦(公元前1055年—前1021年)前1042年—前1021年在位,22年。  

                  周成王,漢族,姓姬,名誦,是中國西周第二代國王,謚號成王。  

                  管叔、蔡叔不信任周公,挾殷商后代武庚一起作亂反叛,史稱“三監之亂”。周公奉成王之命東征討伐,平定叛亂。成王長大,親自執掌政權后,大封諸侯,加強宗法統治權力,命召公營建洛邑(今河南洛陽市西),后來成為東周的都城。成王還命令周公制禮作樂,規劃各項規章制度,奠定了西周王朝的基礎。  

                  01.jpg

                  周公、召公率師征服淮夷及在淮夷之北的奄國,使統治范圍進一步擴大。成王時期,社會安定,人民和睦,歌頌太平盛世之聲不絕于耳。成王與其子康王統治時期,合稱成康之治,是周代的興盛時期。  

                  周康王姬釗前1020年—前996年在位,25年。  

                  周康王姬釗,生卒年不詳。漢族,周成王之子,成王死后繼位,在位26年,病死于鎬京,葬于畢原。姬釗繼位時,召公、畢公為他舉行了隆重的登基儀式。  

                  姬釗在位時,不斷攻伐鬼方(今陜西省西北部)和東南各地,掠奪奴隸和土地,分賞給諸侯、大夫。其在位期間,國力強盛,天下統一,經濟、文化繁榮,社會安定,史書載,“成康之際,天下安寧,刑錯四十余年不用”。姬釗死后的廟號為康王。后世將這段時期和成王末年的統治譽為“成康之治”。  

                  周昭王姬瑕(?—公元前1002年)前995年—前997年在位,3年。  

                  周昭王姬瑕,中國周朝第四代王,周康王之子。漢族,鎬京(今陜西長安縣境)人。昭王欲繼承成康事業,繼續擴大周的疆域,從昭王十六年開始,親率大軍南征荊楚,經由唐(今湖北隨州西北)、厲(今湖北隨州北)、曾(今湖北隨州)、夔(今湖北秭歸東),直至江漢地區,大獲財寶,鑄器銘功。昭王十九年,他親自統帥六師軍隊南攻楚國,全軍覆沒,昭王死于漢水之濱。南征的失敗,不僅是周王朝由盛到衰的轉折點,也是楚國強大到足以與周王朝抗衡的一個標志,后來楚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雄踞南方,問鼎周疆。  

                  周穆王姬滿前996年—前992年在位,5年。  

                  姬滿,即周穆王,姬姓,名滿,昭王之子,周王朝第五位帝王。他是我國古代歷史上最富于傳奇色彩的帝王之一,世稱“穆天子”。  

                  穆天子東征西討,范圍之廣,前無古人后無來者。通過他的征伐,周王朝順利擴大疆土,加強對四方蠻夷的統治力度,有力地鞏固了周王朝的統治,是在文武成康四代統治者積累的強國之本基礎上,得以展現的大邦周威信的強勢證明。  

                  然而,常年征討,天子不在朝堂,導致朝政松弛,自穆王之后,周王朝開始由盛而衰。  

                  周共王姬繄扈前922年—前900年在位,23年。  

                  周共王姬繄扈(yīhù),穆王子,西周第六代國王,生卒年不詳,穆王死后繼位。在位22年,病死,葬于畢原謚號共(gōng)王。西周青銅器銘文多稱他為龔王。  

                  姬黳扈繼位時,國家因穆王遠游,耗費了巨量財富,弄得國家財政十分空虛,經濟上漸漸難以支持。但是,在許多場合又不得不維持著天子的架子。如為了表示賞罰分明,共王不得不將都城附近的土地陸繼分封給諸侯和大夫,使自己直接支配的地域越來越小,收入越來越少。周王朝開始衰落下去。姬病死后的廟號為共王。  

                  周懿王姬囏前899年—前892年在位,8年。  

                  周懿王姬囏(jiān),西周第七代國王,周共王之子,謚號懿王,公元前899年(懿王元年)4月21日凌晨5時48分發生日食。姬囏生性懦弱,繼位后政治日趨 ... ,國勢更加衰落,由于西戎屢次進攻,他被迫將都城遷往槐里(今陜西省興平市東南)。  

                  周孝王姬方(?—前886年)前892年—前886年在位,7年。  

                  周孝王姬方,西周第八代國王,謚號周孝王。周共王弟弟,周懿王叔父。周懿王病死后奪位。在位6年,病死,葬處不明。  

                  公元前892年,周懿王病死,理應由太子姬燮繼位,但是太子懦弱無能,能干的皇叔姬辟方就乘機奪取了王位。  

                  姬辟方即位后,一心試圖復舉周朝。他先振興軍力,在汧水、渭水之間的草原上開辟了一個大牧場,用重金招募行家來養馬。有個應募者名叫非子,養的馬匹匹膘肥腿壯,一年下來,馬的匹數增加了一倍多,姬辟方十分滿意,就將秦地幾十里的土地封給他,做了附庸于鄰近大諸侯的小國國君,這就是日后統一中國的秦朝的發源地。但姬辟方沒有能等到實現振興周室的理想,就病死了。陜西眉縣楊家村出土《逨盤》銘文作考王。  

                  周夷王姬燮前885年—前878年在位,8年。  

                  周夷王姬燮,西周第九代國王,周懿王子,周孝王侄孫?!妒酚洝贩Q他為夷王,西周青銅器銘文多稱他為彳屖王。  

                  夷王三年“烹齊哀公于鼎”。夷王七年,命虢公帥師伐太原之戎,至于俞泉,獲馬千匹。當周夷王之時,王室微,諸侯或不朝,相伐。根據虢季子白盤銘文記載,周夷王曾命虢季子白率軍大敗嚴狁。  

                  周夷王死后由其子周厲王姬胡繼位。  

                  周厲王姬胡(前877年—前841年)前858—前841年在位,18年。  

                  他在位期間,橫征暴斂,加重了對勞動人民的剝削,同時還剝奪了一些貴族的權力,任用榮夷為卿士,實行“專利”,將社會財富和資源壟斷起來。因此招致了貴族和平民的不滿。他還不斷南征荊楚,西北方面又防御游牧部落,西北戎狄,特別是獫狁,不時入侵。與周邊的少數民族也有矛盾。曾臣服于周的東南淮夷不堪承受壓榨,奮起反抗。  

                  周厲王為壓制國人的不滿,任用衛巫監視口出怨言的人,發現就立即 ... 死,這些引得國內各項矛盾愈來愈尖銳。公元前841年,發生了國人暴動,人民包圍了王宮,襲擊厲王,他倉皇而逃,后于公元前828年死于彘(今山西霍縣)。  

                  共和前841年—前828年,13年。  

                  前841年,周厲王出逃后,召公(召穆公虎)、周公(周定公)管理朝政,號為共和(一說由諸侯共伯和攝行政事)。共和十四年(前828年),厲王死于流放地彘(今山西霍縣),大臣擁立靜為王。  

                  周宣王姬靜(靖)前828年—前782年在位,46年。  

                  周宣王姬靜(靖),中國周朝第十一位王,周厲王之子,漢族,死后被追謚為世宗。厲王時國人暴動,大臣召穆公虎將太子靜隱藏在自己家中,被國人包圍。召公以己子代替太子,使太子得以脫身。前828年(共和十四年),厲王死于流放地彘(今山西霍縣),大臣擁立靜為王。宣王即位后,整頓朝政,使已衰落的周朝一時復興。宣王的主要功業是討伐侵擾周朝的戎、狄和淮夷。  

                  周幽王姬宮湦(前795年—前771年)前782年—前771年在位,11年。  

                  周幽王姬宮湦(涅、湼),周宣王(姬靜,周朝第十一位王)的兒子,西周末代君主。出生于公元前795年(周宣王三十三年)。公元前782年(宣王四十六年)即位,以明年為元年。繼位后,自然災害嚴重,涇、渭、洛“三川皆震”。他貪婪 ... ,不問政事,重用“為人佞巧,善諛好利”的虢石父進行專利,引起國人強烈不滿。又廢嫡立庶,廢除申后及太子宜臼,立褒姒為后及其子伯服為太子,并加害太子宜臼,致使申侯、繒侯和犬戎各部攻宗周。周幽王為取悅褒姒,數舉驪山烽火,失信于諸侯。結果,被犬戎兵 ... 死于驪山之下,公元前771年,西周滅亡。  

                  東周:  

                  周平王姬宜臼,(約前781——前720)前770年—前720年在位50年。  

                  周平王中國東周第一代王,西周幽王之子,母親是幽王的王后申后(申侯之女)。  

                  西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 ... 死,都城鎬京(今陜西西安西南)經犬戎侵襲,十分殘破。太子宜臼受到申、許、魯等諸侯擁戴,在申(今河南南陽北)即位,是為平王。為避犬戎,平王把都城從鎬京東遷至洛邑(今河南省洛陽),史稱東周。周平王依仗晉、鄭、虢等諸侯的力量,勉強支持殘局。但是周室衰微,周天子失去其天下共主的地位,諸侯各國之間的兼并越來越有發展,中國歷史從此進入春秋時期。  

                  周桓王姬林,(?——前697年)前719年—前697年在位23年。  

                  周桓王姬林為姬泄父之子,周平王孫。平王病死時,太子姬狐正居于鄭國為人質。鄭伯和周公黑肩迎姬狐回朝繼位。姬狐因一路上哀傷過度,回朝后就病死。姬林便被鄭伯和周伯黑肩扶立為天子。  

                  姬林在位期間,因鄭伯扶立他有功,將位于黃河北岸、泌水之南的溫(今河南省溫縣西南)賜給鄭國,周王朝的疆域又縮小了。公元前697年3月,姬林病重,召周公黑肩入臥室托付說:“依照祖宗制度,我立了嫡長子姬佗為太子。但是,我所鐘愛的卻是次子姬克。今天,我將姬克托付給你,日后如果姬佗壽終,就兄終弟及,讓姬克繼位。你要盡力辦好這件大事?!辈痪?,姬林病死于洛邑。  

                  周莊王姬佗(?——前682年10月)前696年—前682年在位14年。  

                  姬佗,是周桓王長子,桓王病死后繼位。姬佗繼位后的第三年(公元前694年),周公黑肩遵照桓王臨終時的囑咐,策劃要 ... 掉姬佗,改立姬克為國君。辛伯勸阻他說:“嫡庶有別,廢嫡立庶,這是內亂的根源阿!”周公黑肩不聽。于是,辛伯將這一陰謀報告了姬佗,姬佗就立即捕 ... 了周公黑肩。姬克見事情敗露,逃奔燕國。這件事史稱“子克之亂”。  

                  姬佗在位的公元前685年,齊國經歷了多年內亂后,公子小白被立為國君,即齊桓公。他不計私仇,將曾幾乎射死自己的名臣管仲設計從魯國接回,任命為相。在管仲的輔佐下,齊國進行了改革,逐漸強盛了起來。第二年,因為魯國曾經阻撓過齊桓公即位,齊桓公發兵攻魯,魯軍迎戰于長勺(今地不詳)。魯莊公見敵強我弱,急于想揮兵攻擊,被臣子曹劌勸阻。齊軍自恃強大,連續三次擊鼓沖鋒,都未能奏效,頓時氣竭力衰,軍心渙散。曹劌采取“敵疲我打”的戰術,發動反擊,一鼓作氣地擊敗了齊軍。  

                  前682年10月,姬佗病死。死后的廟號為莊王。  

                  周僖王姬胡齊,(?——前677年)前681年—前677年4年。  

                  姬胡齊,東周第四代國王,他是周莊王姬佗的長子,姬佗并不喜歡姬胡齊,而是喜歡姚姬女士生的小兒子姬頹。姬胡齊能繼位是因為他是長子。  

                  他在位間,宋國發生內亂,國君愍公被弒,齊桓公趁機約宋,陳,蔡,邾四國會盟,商議平定宋亂。謚號釐王(史稱周僖王)  

                  周惠王姬閬,(?——652年12月)前676年—前652年在位25年。  

                  周惠王,姬閬,周莊王孫子,周釐王(僖王)兒子,非常貪婪,即位后占取蔿國的園圃飼養野獸,強取周大夫邊伯靠近王宮的房舍,奪取周大夫詹父和子禽、祝跪的土地田產,收回膳夫石速俸祿,引起蔿國五大夫及石速的強烈不滿。  

                  公元前652年12月,姬閬病死。死后的謚號為惠王。  

                  周襄王姬鄭,(?——前619年)前651年—前619年在位23年。  

                  姬鄭,周惠王之子。襄王時期,諸侯爭霸日益激烈,諸侯為奪霸權各顯其能,使用各種手段,抓住一切可以擴張自己實力的機會。在大國爭霸、小國林立時代,稱霸于諸侯,為后人稱為春秋五霸的齊桓公、晉文公,在周襄王時地位已凌駕于周王及各諸侯國之上。襄王崩,其子頃王壬臣立。  

                  周頃王姬壬臣,(?——前613年)前618年—前613年在位6年。  

                  姬壬臣繼位時,王室財政拮據,竟致于無法辦理襄王的喪事,他只得派卿士毛伯去向魯國討錢。魯國國君派使者送錢到都城,才安葬了襄王,這時已經是襄王死后第二年的2月了。  

                  姬壬臣在位時,邾國(今山東省鄒縣東南)的諸侯為邾文公。公元前614年,邾文公準備遷都到繹山(也稱嶧山,在今山東省鄒縣南)。占辭上說:“遷都有利于民,但是有害于君,會使君短命?!碑敃r的人是很相信占卜的,紛紛勸阻遷都,邾文公卻說:“上天讓民樹立了君,就是為了替民謀利.如果遷都有利于民,就遷吧?!彼€是把都城遷到了繹山。不久,邾文公果然病死了,這雖是巧合,時人卻紛紛贊譽邾文公的賢良。  

                  公元前613年春,姬壬臣病死。姬壬臣死后的廟號為頃王。  

                  周匡王姬班,(?——前607年10月)前612年—前607年在位6年。  

                  姬班,周頃王之子。頃王死后繼位。公元前607年10月,姬班病死,葬處不明,廟號為匡王(謚法云貞心大度曰匡),由弟定王瑜即位。  

                  周定王姬瑜,(?——前586年11月)前606年—前586年在位21年。  

                  姬瑜,周頃王之子、周匡王之弟。定王即位之時,大諸侯國對周王朝及周天子已無尊敬可言,中央權力繼續削弱。  

                  前586年11月,姬瑜病死,姬瑜死后的謚號為定王。  

                  周簡王姬夷,(?——前572)前585年—前572年在位14年。  

                  姬夷為周定王之子,東周第10代君王。公元前586年周定王死后即位,周簡王在位時,周天子權威已經蕩然無存,故其本人也無要事可述。此期間晉、楚、秦,宋、鄭等國相互攻伐不止,位于東南地區,原為楚國屬國的吳國興起,攻入楚國,幾乎亡楚。公元前572年九月姬夷病死,謚號為簡王。死后葬處不明。子靈王泄心即位,是為周靈王。  

                  周靈王姬泄心,(?——前545年)前571年—前545年在位27年。  

                  周靈王姬泄心在位時的公元前546年7月,宋國大夫向戍約晉、楚兩國在宋國都城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開會,調停兩國間的戰爭,晉、楚、宋、魯、衛、陳、鄭、曹、許、蔡等十國的有勢力的大夫參加了會議。會議約定各國間停止戰爭,奉晉、楚兩國為共同霸主,平分霸權,誰破壞協議,各國共討之。這次大會史稱“弭兵會盟”。  

                  “弭兵會盟”后的10多年間,因為楚國專注于對付吳國,晉國則忙于應付內事,無力開戰,所以會盟的10個國家沒有發生過戰爭。然而,各國內部的爭權斗爭卻異常尖銳?!板舯鴷恕币簿统蔀榇呵飼r期兩個階段的分水嶺。會盟以前以諸侯國之間的兼并為主,會盟以后卻以各國內部大夫間的兼并為主。  

                  周景王姬貴,(?——前520年)前544年—前521年在位25年。  

                  周景王,名姬貴。周靈王第二子,靈王死后繼位。周景王姬貴在位時,財政窘困,器皿用具都得向各國乞討。病死,葬于翟泉(今河南省洛陽市舊城)。  

                  周悼王姬猛,(?——前520年10月)前520年—前520年在位不足1年。  

                  景王在位時,因嫡長子太子壽早死,原立姬猛為太子,但景王又寵愛庶子姬朝,于病重時要大夫孟賓扶立姬朝,而沒來得及就病死。景王死后,同月貴族劉卷、單旗將盂賓 ... 死,仍擁立姬猛為帝。  

                  姬猛繼位后,姬朝很不甘心,就帶領失去職位的舊官吏和百工以及一部分兵士叛亂,爭奪王位。劉卷被打敗逃了,單旗保護著姬猛待在王宮內。姬朝的黨徒乘深夜潛入宮中,劫走了姬猛。單旗突圍而逃,姬朝的徒眾挾持著姬猛追趕單旗。半路上,晉頃公遣大夫籍談、荀躒帶兵救出了姬猛,護迎他避于王城(今河南省洛陽市東北)。不久,派兵護送他回都城。同年10月,姬猛病死。姬猛死后的廟號為悼王。  

                  周敬王姬匄,(?——前476年)前519年—前476年在位44年。  

                  姬匄周景王次子,繼兄周悼王為周王,稱東周君。敬王繼位后,和西王姬朝長期相互攻伐,爭奪帝位。六年后,他在晉兵幫助下,擊敗姬朝,鞏固了王位。公元前476年病死,葬于三壬陵(今河南洛陽西南10里),廟號為敬王。  

                  周元王姬仁,(?——前469年)前475年—前469年在位7年。  

                  姬仁,周敬王子。敬王死后繼位,周元王姬仁繼位的這一年(公元前475年),我國歷史進入了戰國時期。不過也有學者把三家分晉做為戰國的開端。姬仁在位期間,越王勾踐于攻滅吳國后,統帥大軍乘勝北渡淮河,在徐(今山東省滕州南)約齊、晉、魯、宋等國會盟。會盟后,派人給姬仁送去貢品,姬仁也回贈勾踐以祭祖用的肉,冊命他為伯,承認他處于諸侯的領袖地位,勾踐成為一時的霸主。公元前469年冬,姬仁病死。姬仁死后葬處不明,廟號為元王。  

                  周貞定王姬介,(?——前441年)前468年—前441年在位27年.  

                  姬介。周元王子。元王死后繼位,姬介在位期間的公元前453年,晉國的3家大夫趙襄子、韓康子、魏桓子在陸續并吞了其他貴族后,共同攻滅了最后一家貴族智伯,形成實際上的3個國家(趙國、韓國、魏國),晉國國君幽公反而要分別向他們朝貢。公元前441年春,姬介病死。姬介死后的廟號為貞定王。  

                  周哀王姬去疾,(?——前441年)前441年—前441年在位3個月。  

                  周哀王,名姬去疾,為周貞定王長子。前441年周貞定王死后即位,即位后三個月為弟姬叔襲 ... ,葬處不明。謚號為哀王。  

                  周思王姬叔,(?——前441年)前441年在位5個月。  

                  姬叔,周貞定王之子,周哀王之弟。前441年,姬叔 ... 害周哀王即位,為周思王;在位僅五個月,8月又被弟姬嵬所 ... 。  

                  周考王姬嵬,(?——前426年)前440年—前426年在位15年。  

                  姬嵬,貞定王子。攻 ... 兄思王而繼位。在位15年,病死。謚法云:“大慮行節曰考”。葬處不明。周考王姬嵬在位期間,封弟姬揭于王城,以繼續周公的官職,史稱周桓公。時人稱此國為“西周”。周桓公死,傳位于子威公。威公死,傳位于惠公?;莨L子史稱西周公?;莨址馍儆诎嘤陟?今河南省鞏縣西南),史稱“東周”。這樣,在周王室的領地內,又建立了“西周”、“東周”兩個小國。  

                  周威烈王姬午,(?——前402年)前425年—前402年在位24年。  

                  名姬午,為周考王之子。在位時封晉國大夫韓虔、趙籍、魏斯為韓侯、趙侯、魏侯,此即“三家分晉”。周威烈王姬午在位期間的公元前403年,分別冊封魏、趙、韓為諸侯國。魏國當時的國君是魏文侯斯,他任用著名政治家李悝進行改革,使魏國很快富強起來,成為戰國初期的頭號強國。趙國國君烈侯也任用公孫連等一批賢能之士整頓吏治,提高統治機構效率,節省財政開支,使趙國逐漸強盛起來。公元前402年,姬午病死。姬午死后的謚號為威烈王。病死,葬于今河南省洛陽市。  

                  周安王姬驕,(?——前376年)前401年—前376年在位26年。  

                  姬驕,周威烈王之子,威烈王死后繼位,中國東周第二十二代天子。在位時封齊國大夫田和為齊侯,是謂“田氏代齊”。姬驕在位期間,齊相田和在公元前391年將齊國國君康公放逐到海上,只留下一城之地作為他的食邑,田和成為齊國實際上的國君。  

                  公元前386年,姬驕封田和為齊侯,正式將他列為諸侯。這標志著齊國的新興的封建勢力取代了舊勢力。當時,楚國國君是悼王,他于公元前382年任用杰出的 ... 家、政治家,衛國人吳起進行變法。吳起整頓吏治,加強中央集權,改善財政,增加 ... 力量。這有力地打擊了舊貴族,使楚國迅速強大起來,南平百越,北滅陳、蔡等國,又大敗魏國。但是,第二年楚悼王死去后,仇視變法的舊貴族發動叛亂,用亂箭射死了吳起,廢除了新政,使楚國的社會發展受到嚴重的阻礙,致使地大物博的楚國沒有能發展成為統一六國的力量,最終為秦國所攻滅。公元前376年,韓、趙、魏一起將徒有虛名的晉國國君俱酒廢為平民,瓜分了他僅有的一點領地,使晉國名實俱亡。同年,姬驕病死,謚號為安王,全謚為周元安王。  

                  周烈王姬喜,(?——前369年)前376年—前369年在位8年。  

                  姬喜,為周安王之子。又稱周夷烈王。公元前369年,姬喜病死,廟號為烈王。  

                  周顯王姬扁,(?——前321年)前368年—前321年在位48年。  

                  周顯王,名姬扁。也稱為周顯圣王或周顯聲王周安王子,周烈王弟。烈王死后繼位,在位48年。病死,葬處不明。  

                  周慎靚王姬定,(?——前315年)前320年—前315年在位6年。  

                  姬定。周顯王子,顯王死后繼位。周慎靚王姬定在位期間,戰國七雄為了保存自己,壯大自己,各自找尋盟友,有時幾個較弱的國家聯合,攻打一個強國,稱為“合縱”:有時一個或兩個強國(主要是秦國和齊國)聯合,攻打較弱的國家,稱為“連橫”。一些游說之士研究天下形勢,奔走于各國之間,勸說國君進行合縱或連橫,歷史上稱他們為縱橫家。為了解除當時最強盛的秦國對各國的威脅,公元前318年,魏國的相公孫衍發起了一次五國合縱攻秦的戰役,五國是魏、趙、韓、楚、燕,推舉楚國為縱長。同年,五國聯軍進抵函谷關(今河南省靈寶縣境內),秦出兵迎擊,聯軍撤走。第二年,秦軍又與五國中的韓、趙、魏軍隊大戰于修魚(今河南省原陽縣西),秦軍斬 ... 敵方8萬人,取得大捷,挫敗了這一次的五國合縱。公元前316年,秦軍攻滅了巴、蜀兩個小國(今四川省境內),接著大量 ... ,占領了巴、蜀,取得了日后順長江東下攻擊位于長江中下游的楚國的有利的戰略地位,為日后滅楚創造了重要條件。公元前315年,姬定病死。姬定死后的廟號為慎靚王。  

                  周赧王姬延,(?——前255)前314年—前255年在位60年  

                  姬延,周慎靚王之子,是東周的第25位國王,也是最后一位國王,是兩周在位最長的君主;但他在位時期,東周王室的影響力僅限于洛邑(現在的洛陽附近,當時是東周的首都)。早在他的祖父周顯王在位期間,秦國的勢力迅速膨脹,以西戎霸主自居。周赧王時期,秦昭襄王基本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所以無論周赧王是不是一個有道明君(從他的謚號上看不是),對于挽救危亡的周國都沒有什么作用了。周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西周公降秦盡獻其邑三十六城三萬,秦盡收其獻,歸其君于西周國。周赧王六十年(前255年),一百多歲的周赧王悲憤而死,周民東亡,秦取九鼎,后七歲,秦滅東周公國。  

                  周順王姬杰,前256年——前249年  

                  前256年,秦未立新天子,取九鼎置于咸陽(途中一鼎落于泗水),遷西周公于憾狐,秦莊襄王元年(前249年),東周君欲趁秦連喪昭襄、孝文二王合縱伐秦,秦莊襄王以呂不韋為大將,起兵十萬,執東周君而歸,盡收鞏城等七邑。遷東周公于陽人之地,然諸侯還有韓國、衛國、魏國、燕國、楚國、趙國、齊國、 ... 國,周朝尚底滅亡,至公元前221年秦先后滅韓、魏、趙、楚、燕、齊六國,自以為統一天下。至公元前194年魏滿滅周代最后一個諸侯國 ... 周朝才徹底亡,周朝至此徹底滅亡。  

                  戰國時期最有實力的是齊、楚、燕、韓、趙、魏、秦,人稱“戰國七雄”。  

                  周平王宜臼(前772年至前720年)宜臼原本是周幽王太子,后來美女褒姒入宮,非常得寵,褒姒生下一個兒子伯服,更得寵愛,褒姒與權臣勾結,陰謀奪嫡,而幽王竟為了討美人歡心,便廢掉正室與太子母子二人——即申后與宜臼,改封褒姒和她的兒子伯服為王后和太子[1]。宜臼逃奔申國。周幽王被 ... 后諸侯共立王子余臣為王,攜惠王二十一年,被晉文侯所弒,西周覆亡。攜惠王死后九年諸侯擁立廢太子宜臼于申即位[2]。由于鎬京在戰后已殘破不堪,宜臼為避犬戎,在前770年在晉國和鄭國的支持下遷都雒邑,歷史學家稱之為東周。  

                  宜臼在位53年去世,謚號平王。太子泄父早逝,平王之孫王孫林繼位,是為桓王。在位期間執政為鄭伯掘突、鄭伯寤生。周攜王余臣(前770年至前760年,或前771年至前750年)周幽王因寵愛褒姒,廢王后申后及申后所生太子宜臼,改立褒姒為王后,褒姒之子伯服為太子,申后及太子宜臼被迫出奔至申國。前771年,申后之父申侯聯合繒國及犬戎 ... 周幽王與伯服于驪山之下。[4]周幽王死后,申侯、繒侯及許文公在申國立宜臼為周天子,即周平王。而虢公翰則在攜擁立余臣為周天子,即攜王,形成二王并立的局面。[3]直到前750年,晉文侯攻 ... 攜王,才結束了二王并立的局面。周桓王林(前719年至前697年)周桓王(?-前697年),姓姬,名林,東周第二代國王,謚號桓王。他是周平王的孫子。由于平王駕崩時,太子泄父早死,身為泄父之子的他被擁立繼位。  

                  桓王即位后,便計劃削弱卿權以加強王權。加上周朝領地與鄭國領地鄰接,鄭國多次越界取禾,故他罷免了鄭莊公卿士的職位,莊公大怒,便不再朝見天子。自此周王室與鄭國交惡。十三年(前707年),桓王率蔡、衛、陳聯軍攻鄭,于??葛大敗,桓王本人更于此役中為鄭將祝聃射箭中傷。  

                  此后桓王雖然仍能影響虢國,但已無力阻止王室轉衰,也無力阻止諸侯間的互相攻伐?;竿醵辏ㄇ?97年),桓王去世,傳位于子,是為周莊王。  

                  在位期間執政為鄭伯寤生、虢公忌父、虢公林父、周公黑肩。周莊王佗(前696年至前682年)周莊王(?-前682年),姓姬,名佗,東周第三代國王,謚號莊王。他是周桓王的兒子。莊王三年(前694年),黑肩欲 ... 莊王,而立莊王弟王子克,事泄,黑肩被莊王與辛伯所 ... ,克奔南燕(河南延津)。  

                  在位期間執政為虢公林父、周公黑肩。周僖王胡齊(前681年至前677年)周僖王,又稱周釐王(?-前677年),姓姬,名胡齊,東周第四代君主,在位5年,[1]謚號僖王。他是周莊王的長子,周莊王并不喜歡胡齊,而是喜歡姚姬生的小兒子王子頹。胡齊能繼位是因為他是長子。  

                  前679年曲沃武公滅晉后,把晉的寶器獻給周僖王,周僖王封曲沃武公為晉的國君,并列為諸侯。前678年,遭晉軍攻打并 ... 害夷邑大夫詭諸,執政大臣周公忌父逃奔虢國。[2]  

                  在位期間執政為虢公丑、周公忌父。周惠王閬(前676年至前652年)周惠王在前676年繼位后,占用蒍國的園圃飼養野獸,為國的人民不滿,惠王二年有五大夫作亂,立王子頹為周天子,惠王奔溫(今河南溫縣南),鄭厲公在櫟地(今禹州市)收容惠王,并在惠王四年與虢國攻入周朝,協助平定“子頹之亂”,惠王復辟,鄭國因功獲賜予虎牢(今河南滎陽汜水鎮)以東的地方,虢國也獲賜土地。  

                  周惠王晚年寵愛幼子王子帶,欲立為嗣,約鄭聯楚、晉以成此事,但此時齊桓公稱霸天下,與諸侯會盟力挺太子,周惠王未能如愿。周惠王駕崩后,太子周襄王即位。  

                  《史記·周本紀》稱惠王在位25年,《左傳》稱周惠王在魯僖公七年(前653年)冬天去世。  

                  在位期間執政為虢公丑、周公忌父、宰孔。周襄王鄭(前651年至前619年)周襄王(?-前619年),姓姬,名鄭,東周第六代君主,謚號襄王。襄王是周惠王的兒子,《史記·周本紀》稱襄王在位32年,《左傳》稱襄王在魯文公八年(前619年)秋天去世。  

                  惠王死后,襄王懼怕異母弟王子帶爭奪王位繼承權,秘不發喪,并派人向齊國求援,襄王直到大局已定才公布父王死訊。  

                  前636年,王子帶欲圖篡位,以狄人攻周,大敗周師,周襄王逃到鄭國;此前,周襄王欲伐鄭,故娶狄人女人為后,以換取狄兵一同伐鄭。事成后卻黜狄后,令狄后怨恨,進而引致狄后同異母弟王子帶聯合,成為內應令狄人得以大破襄王。當時晉文公勢力強大,在前635年出兵助襄王, ... 王子帶,迎接周襄王返回洛陽復位。前632年,晉文公召襄王,襄王親自到踐土(今河南原陽西南)會見他。  

                  周襄王在位期間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相繼稱霸。在位期間執政為宰孔、周公忌父、王子虎、周公閱、王叔桓公。周頃王壬臣(前618年至公元前613年)周頃王(?-前613年),姓姬,名壬臣,為周襄王之子。周頃王在前618年繼位為東周第七代君主,當時王畿已縮小,王室財政一貧如洗,無法安葬襄王,頃王只得派毛伯衛向魯國討錢。后來魯文公派使者送錢到都城,才安葬了襄王。  

                  頃王在前613年春天去世,在位6年,由兒子周匡王繼位。  

                  在位期間執政為周公閱、王叔桓公、王孫蘇。周匡王班(前612年至前607年)周匡王(?-前607年),姓姬,名班,中國東周第8代君主,前612年—前607年在位,共6年??锿跏侵茼曂踔?。前607年十月,周王班病死,謚號為匡王,其弟王子瑜繼位,即周定王。  

                  在位期間執政為周公閱、王孫蘇、召桓公、毛伯衛。周定王瑜(前606年至前586年)周定王(?-前586年),姓姬,名瑜,中國東周第9代天子,前606年—前586年在位,周定王是匡王之弟。定王在位21年而卒,子夷立,為簡王。  

                  在位期間執政為王孫蘇、召桓公、劉康公、毛伯衛、單襄公。周簡王夷(前585年至前572年)周簡王(?-前572年),姓姬,名夷,為周定王之子。在位14年,此期間晉、楚、秦,宋、鄭等國相互攻伐不止,吳國興起,攻入楚國,幾乎亡楚。前572年九月,周王夷病死,謚號為簡王。  

                  在位期間執政為單襄公、劉康公、周公楚、尹武公。  

                  子周靈王、儋季。周靈王泄心(前571年至前545年)周靈王(?-前545年),姓姬,名泄心,是周簡王之子,東周第11代國王,在位27年。  

                  《列仙傳》中記載:周靈王的長子太子晉天性聰明,善吹笙,立他為太子,不幸早逝。公元前545年十一月的某天夜里,周靈王夢見太子騎著白鶴來迎接他。[來源請求]傳位于次子王子貴,癸巳日,病死。[1]孔子在周靈王二十一年出生于魯。  

                  在位期間執政為王叔陳生、伯輿、單靖公。周景王貴(前544年至前520年)周景王(?-前520年),姓姬,名貴,中國東周君主,謚號景。他是周靈王的兒子。周景王在位時,財政困難,連器皿都要向各國乞討。有一次,景王宴請晉國大臣知文子荀躒,指著魯國送來的酒壺說:“各國都有器物送給王室,為何晉國沒有?”荀躒答不出來,讓副使籍談答復,籍談說當初晉國受封時,未賜以禮器,現在晉國忙于對付戎狄,自然送不出禮物來。周景王列數了王室賜給晉的土地器物,諷刺其“數典而忘其祖”,這是“數典忘祖”的典故。[1]此時周天子的地位已經一落千丈。  

                  周景王太子壽早死,后又立王子猛為太子,卻寵愛庶長子王子朝。公元前520年四月,周景王病重,囑咐賓孟要扶立王子朝。王子朝未及立為嗣君,其父卻突然病死,謚號為景王。[2]  

                  在位期間執政為單靖公、劉定公、成簡公、單獻公、單成公、劉獻公、單穆公。周悼王猛(前520年)周悼王(?-前520年),姓姬,名猛,中國東周君主,謚號悼王,未即位時稱王子猛,即位后稱王猛。他是周景王的兒子,景王病重時,囑咐大夫賓孟立王子朝。景王死,國人立王子猛為王,是為悼王。悼王后來被王子朝 ... 死。  

                  周悼王為周景王之子?!蹲髠鳌酚涊d周景王十八年(前527年),其太子壽和王后去世。其后圍繞著周景王的太子人選,朝中形成了對立的兩派。一派為支持王子猛的大夫單子單穆公、劉子劉文公。另一派支持王子朝,以王子朝之傅賓起(又稱為“賓孟”)為代表。周景王寵愛王子朝,并 ... 王子猛之傅下門子(見《國語·周語下第三》,取徐元誥《國語集解》之解釋)。  

                  周景王二十五年夏四月,景王命令公卿隨同自己前往北山田獵。景王計劃趁此 ... 死單子、劉子,然后冊立王子朝為太子。但計劃尚未實行,周景王突然駕崩,按《左傳》的說法是死于心臟病。王子猛即位為王,單子 ... 賓起,王猛之位初定。即位之時王猛的身份,據《史記·周本紀》是“長子”,按《國語集解》之說是景王朝的太子,對此《左傳》無明確記載?!蹲髠鳌ふ压辍酚涊d的王子朝告諸侯文,強調了王后無子的情況下,應該立長子為太子的禮制,而批評單子、劉子為私利而立少子的行為。由此可見,王子朝和王子猛都不是景王的王后之子。而王子朝比王子猛年長。周敬王匄(前519年至前477年)周敬王(前6世紀?-前477年),姓姬,名匄(音同“丐”),中國東周君主,謚號敬王。他是周景王的兒子,周悼王同母弟。  

                  周景王的庶長子王子朝在悼王病死后,晉國派兵攻打王子朝,立王子匄為王。[1]此后敬王與王子朝不時仍有沖突。前516年王子朝逃到楚國。[2]前505年春,楚國被吳國擊敗,險些亡國,周敬王趁機派人在楚地 ... 死王子朝。[3]儋翩帶領王子朝支持者在次年起兵舉事,敬王出逃,在前503年得晉國幫助下回都。  

                  東周自周平王開始以雒邑(洛邑,又稱成周)為都城,平王東遷后,又稱雒邑為王城。敬王時,因王子朝在雒邑勢大,乃遷都至雒邑之東,稱新都為成周,稱舊都為王城。  

                  周敬王二十六年(前494年),吳王夫差為父報仇,起兵擊敗越國,越王勾踐求和,并獻上美女西施?!蹲髠鳎Ч拍辍酚涊d,冬,周敬王去世[4],葬于三壬陵(今河南省洛陽市西南10里處)。  

                  在位期間執政為單穆公、劉文公、單武公、劉桓公、萇弘、 ... 公。周元王仁(前476年至前469年)周元王(?-前469年),姓姬,名仁,中國東周君主,在位8年,為周敬王之子。[1]  

                  周元王四年(前473年),越王勾踐滅吳。[2]勾踐隨后北上遷都瑯琊,與齊國、晉國等諸侯會盟于徐州(今山東滕縣南),“越兵橫行于江、淮東,諸侯畢賀,號稱霸王”,周元王正式承認勾踐為霸主。周貞定王介(前468年至前441年)清朝學者黃式三在其《周季編略》中認為周王介的謚號貞定王的說法是一個錯誤。他指出,《史記·周本紀》中周王介被稱為定王,與周定王瑜同謚,黃式三認為此處史記是沿襲了《國語》的錯誤記載。黃式三認為皇甫謐在《帝王世紀》中,按照《世本》和《史記》等稱周王介為貞王或定王的記載,臆造了周貞定王的稱謂,司馬貞《史記索隱》就對皇甫謐的做法提出批評。而后世學者多從皇甫謐,黃式三認為應該根據《國語》韋昭注和司馬貞《史記索隱》的說法,而稱周王介為周貞王。  

                  公元前453年,晉國三家大夫趙襄子、韓康子、魏桓子共同攻滅了另一貴族智伯。周哀王去疾(前441年)周哀王(?-前441年),姓姬,名去疾,東周君主,為周貞定王長子。前441年即位,《史記·周本紀》稱哀王在位僅三個月,為弟叔襲 ... 害,謚號為哀王。周思王叔(前441年)周思王(?-前441年),姓姬,名叔襲,[1]東周君主,為周貞定王之子,周哀王之弟。  

                  前441年,叔襲 ... 害周哀王即位,為周思王;在位僅五個月,八月又被弟王子嵬所 ... 。周考哲王嵬(前440年至前426年)周考王(?-前426年),又稱周考哲王,姓姬,名嵬,為中國東周第十九代國王,在位15年,為周貞定王之子、周哀王與周思王之弟。  

                  前441年,姬嵬 ... 害周思王自立,是為周考王,以前440年為考王元年。前440年,周考王封其弟姬揭于王畿(位于今河南),是為西周桓公。西周桓公死后,子威公立?;莨^承威公之位,在周顯王二年(前367年)又封少子姬班于鞏(今河南省鞏縣西南),史稱“東周”。此時周朝王畿內再分出“西周”、“東周”兩小國,王畿便更為縮小。  

                  周考王時期處于春秋時期與戰國時期之間,或戰國初期。  

                  前426年周考王死去,其子姬午繼位,是為周威烈王。周威烈王午(前425年至前402年)周威烈王(?-前402年),姬姓,名午,為周考王之子,中國東周第二十代國王。  

                  周考王十五年,崩,周威烈王即立。[1]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封晉國大夫韓虔、趙籍、魏斯為韓侯、趙侯、魏侯,這是歷史上著名的“三家分晉”。[2]三家分晉標志著春秋時代的結束,緊接著是戰國時代的來臨,本年也是司馬光《資治通鑒》記載的起點,司馬光還為三家分晉一事發表長篇的感言。二十四年(前402年),病死。葬今河南省洛陽市。其子驕繼位。周元安王驕(前401年至前376年)周安王(?-前376年),多字謚為周元安王,姓姬,名驕,為周威烈王之子,中國東周第二十一代國王。安王元年是前401年。  

                  安王十六年(前386年),周安王承認齊國大夫田和為齊侯。[1]二十六年(乙巳,前376年),姬驕病死,謚號安王。其子姬喜繼位。周夷烈王喜(前375年至前369年)周烈王(?-前369年),又稱周夷烈王,姓姬,名喜,中國東周君主,在位7年。[1]他是周安王之子。周烈王在位期間,秦獻公遷都櫟陽(今陜西省臨潼市),開啟秦國強盛的序幕。周烈王五年(庚戌,前371年),秦獻公發兵攻占韓國六座城市。烈王六年(前370年)齊威王朝見周天子,威王賢名更盛。[2]周顯圣王扁(前368年至前321年)周顯王(?-前321年),又稱周顯圣王或周顯聲王,姓姬,名扁,中國東周君主,在位48年,為周烈王之弟。  

                  周顯王五年(前364年)發生河西之戰,秦獻公親率主力進至河東,秦將章蟜在石門山(今山西省運城市西南)大敗魏軍,斬首6萬。由于趙國出兵救援魏國,秦才退兵。此戰為秦國對魏國的首次重大勝利,諸侯震動,周顯王亦祝賀“獻公稱伯”,并頒賞他繡著黼黻圖案的服飾。  

                  周顯王十三年(前356年),秦國商鞅變法。周顯王十六年(前353年)發生桂陵之戰,周顯王二十八年(前341年)發生馬陵之戰。周慎靚王定(前320年至前315年)周慎靚王[1](?-前315年),姓姬,名定,一名順,中國東周君主,在位6年,為周顯王之子。  

                  當時戰國七雄為了壯大自己,各自找尋盟友,有不少弱小的國家聯合起來對抗一個強國,稱為“合縱”,以蘇秦為首;也有一些強國相互結合,攻打較弱的國家,稱為“連橫”,以張儀為首。前316年,秦軍攻滅了巴、蜀兩個小國,大量 ... 巴、蜀,占有對抗長江中下游的楚國的戰略優勢。前315年,周王定病死,謚號為慎靚王。周隱王延(前314年至前255年)周赧王[注1](?-前256年),姓姬,名延,或名赧,皇甫謐說名誕?!吨駮o年》作周隱王,為周慎靚王之子。史文常作王赧,《史記》誤為謚號。據傳即位于前314年。在位59年,是周朝在位最長的君主。  

                  他在位時期,周王室的影響力僅限于王畿(現在的洛陽附近,當時是東周的首都)。早在他的祖父周顯王在位期間,秦國的勢力迅速膨脹,以西戎霸主自居。王五十九年,駕崩。是年,秦昭襄王遷九鼎,占王畿,滅東周。


                  02.jpg

                  周朝簡介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后的朝代,周亦為“華夏”一詞的創造者與最初指代,周朝共傳30代37王,共計約791年,另一說是868年,兩者相差近一百年,問題在于周朝的建國之年一直無法確認。  

                  周朝分為“西周”(前11世紀中期-前771年)與“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西周由周武王姬發創建,定都鎬京(宗周),成王五年營建東都成周洛邑;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東遷,定都雒邑(成周),此后周朝的這段時期稱為東周。  

                  其中東周時期又稱“春秋戰國”,分為“春秋”及“戰國”兩部分。周朝是中國第三個也是最后一個世襲奴隸制王朝,其后秦漢開始成為具有從中央到地方的統一 ... 的大一統國家。史書常將西周和東周合稱為兩周。  

                  周人早期居于陜西武功一帶,公劉時,周部落則已遷居于豳(今陜西旬邑縣),周人早先并無“周”的概念,氏族以定居的豳為國,國即是城,他們居住穩定,由游牧部族漸變為農耕為主的城邑。  

                  自公劉起,又經九世傳位,到古公亶父為部族首領時,周人受薰育戎侵襲逼迫,不得不離鄉遠徙。他們歷盡艱辛,越過漆、沮和梁山,遷至渭河流域岐山以南之周原,就此產生“周”的概念?!爸堋弊肿畛鯇懛ㄊ牵荷咸锵驴?,上下合成,后來演變為周字。  

                  在滅商之前,周部落源自華夏(漢)民族,因為遭到戎、狄等游牧部落的侵擾,周部落的首領古公亶父(亶dǎn)率領周人遷移到岐山(今陜西岐山縣東北)下的平原定居下來,生活于渭河流域(陜西關中地區),其始祖姬棄就是被稱為農神的“后稷”。  

                  《說文》云“黃帝居姬水(一說是陜西關中中部武功縣一帶的漆水河,另一說位于陜西關中北部黃陵縣附近的沮河,兩河均是渭河的支流),以姬為氏,周人嗣其姓”,語言為上古漢語,文字上仍采用古漢字,在民間記事仍以龜骨和牛骨刻字記事為主,王室則以新興的錦帛等記事為主。周朝行分封制,周王為“天下共主”。  

                  公元前781年,周幽王繼位,任用好利的虢石父執政,朝 ... 敗,國人怨聲四起;幽王三年(公元前779年),伐六濟之戎失敗;同時天災頻仍,周朝統治內外交困。幽王廢正后申侯之女及太子宜臼,改以嬖寵美人褒姒為后,其子伯服為太子。宜臼逃奔申國,申侯聯合繒國與犬戎進攻幽王,幽王與伯服均被犬戎 ... 死於戲,前771年,西周覆亡。  

                  周幽王被 ... 后,申、曾等諸侯見目的達到,而此時鄭、衛、晉等諸侯率領的勤王之師也已經趕到,于是申侯與繒侯與外面的鄭、衛、晉等諸侯里應外合,大敗犬戎,犬戎退走。申、繒、衛、晉、鄭等諸侯立周幽王太子宜臼為王,是為周平王。與此同時,虢公翰等王朝大臣立王子余臣為王,史稱“攜王”,這樣出現了二王并立的局面。  

                  但是列國中絕大多數只承認周平王,而不承認周攜王。周平王21年(公元前750年),晉文侯 ... 周攜王,結束了“二王并立”的局面。  

                  周赧(nǎn)王聽信楚孝烈王,以天子名義召集六國出兵伐秦,因六國不配合而告失敗。公元前256年,秦破洛邑, ... 周赧王,東周滅亡。  

                  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即秦始皇嬴政)即位。他任用尉繚、李斯等人,加緊統一的步伐,用金錢收買六國權臣,打亂六國的部署,連年發兵東征,經過多年的爭戰,從公元前230年秦國滅韓至公元前221年滅齊,東方六國先后為秦統一,中國實現了華夏民族的統一、建立起了一個中央集權國家。

                  午夜福利免费区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