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皇帝列表及簡介

                  Dec25

                  秦朝皇帝列表及簡介

                  時間:2017/12/25 12:47 | 發布:歷史新知網

                  秦朝皇帝列表  

                  第1任秦始皇帝嬴政(前259~前210)  

                  秦始皇,名贏政(前259~前210),因出生于趙國,又稱趙政,秦莊襄王之子(另一說為呂不韋之子)。莊襄王死后繼秦王位,后滅六國,統一中國,稱始皇帝,是秦王朝的開國皇帝。在王位25年,帝位12年,病死,終年49歲。葬于酈邑(今陜西省臨潼縣東北25里處)。  

                  公元前246年,年僅13歲的嬴政繼承秦王位由丞相呂不韋和宣太后的男寵毒專權。公元前238年親政,毒乘他外出之機,舉兵叛亂,他一舉粉碎叛亂,誅 ... 毒,幽禁太后。第二年免除呂不韋的相職,后逼 ... 呂不韋,任用了尉繚、李斯等人。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始皇22歲時,在故都雍城舉行了成人加冕儀式,正式登基,“親理朝政”,除掉呂、嫪等人,重用李斯、尉繚,嬴政繼承了自秦孝公以來變法革新、獎勵耕戰的一系列政策。接著,嬴政采取李斯等人的策略,以重金收買關東六國權臣,離間其君臣關系,遠交近攻,從公元前230年起到公元前221年止的10年間,先后滅韓、魏、楚、燕、趙、齊六國,結束了自春秋戰國以來長達數百年之久的分裂割據、混戰不已的局面,創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中央集權國家—秦朝。定都咸陽。  

                  贏政統一天下后,創立了“皇帝”的尊號,自稱始皇帝,宣布子孫稱二世、三世,以至萬世,幻想秦王朝的統治能延續千秋萬代;國家的一切政務都由皇帝裁決,中央和地方的重要官吏悉由皇帝任免,在中央實行三公九卿制。隨后,秦始皇廢除了自商、周以來的分封制,實行郡縣制,以秦國原有的法律令為基礎,吸收六國法律的某些條文,制定和頒行統一的法律。將原六國貴族豪富遷至關中、巴蜀,以防止他們的分裂復辟活動。  

                  01.jpg

                  在經濟上推行重農抑商政策,扶植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發展。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年)下令占有土地的地主和自耕農只要向 ... 申報土地數額,交納賦稅,其土地所有權就得到 ... 的承認和保護,并以商鞅所制定的度量衡為標準統一全國的度量衡制度。以秦“半兩”錢為流通貨幣,為發展全國水陸交通,又實行“車同軌”,修建由咸陽通向燕齊和吳楚地區的馳道,以及由咸陽經云陽(今陜西淳化西北)直達九原(今內蒙古包頭西)的直道;在西南地區修筑了“五尺道”,開鑿溝通湘江和漓江的靈渠。  

                  在文化思想方面,以秦國通行的文字為基礎制定小篆,頒行全國。公元前213年,嬴政為了控制思想,采納李斯的建議,將秦國的歷史、醫藥、卜筮和植樹以外的書下令焚毀。禁止私學。第二年,方士盧生和侯生在背后議論秦始皇貪權專斷,濫施刑罰。贏政聞知后派人追緝,侯生、盧生逃亡,贏政大怒,將有牽連的460多個儒生全部坑 ... 于咸陽。這兩件事.史稱“焚書坑儒”,它鉗制了思想,嚴重地摧殘了文化。  

                  公元前214年,嬴政派兵南定百越,增設閩中、 ... 、桂林、象郡(今廣西崇左縣)四郡。同年又派大將蒙恬率兵北擊匈奴,收復了今內蒙古河套一帶地區,遷來內地人民,建筑城邑;始皇末年,秦郡數由統一之初的36郡增至40余郡,使秦朝的疆域,東到大海,西至隴西,北到長城一帶,南到象郡。  

                  贏政在位時期徭役繁重,刑罰苛嚴。人民除了將收獲物的三分之二繳作賦稅外,還得負擔沉重的徭役和兵役。他征發70多萬人,在渭水南邊修建豪華的阿房宮和驪山墓,他又征發農民將原來秦、趙、燕三國北方的長城連接起來,向東向西延伸,筑成一道西起臨洮(今甘肅省岷縣),東到遼東(今遼寧省遼陽市西北)的城防,這就是偉大的萬里長城。它是中國古代一項偉大的工程,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當時,全國被征去服兵役、徭役的多達150多萬人,男丁不夠,連婦女也被抓去運糧餉。許多人被折磨而死。為了防止人民的反抗,他除了下令收繳、銷毀民間兵器外,還規定一人犯死罪,親族—起處死,叫作“族誅”;一家犯法,鄰里同罪,叫作“連坐”。人民隨時都會被指控犯法,被罰做苦役,或者斬腳、割鼻、處死,押送到官府去的罪犯滿路都是。  

                  贏政又好大喜功、浪費無度,他在即帝位的12年間,先后進行五次大規模的巡游,沿途刻石頌德,以表示他的不朽之功。為求長生不老之藥,派方士徐福率童男女數千人至東海求神仙等等,耗費了巨大的財力和人力,加深了人民的苦難。  

                  嬴政實行的暴政,使得秦朝一建立,階級矛盾就開始激化,出現了小規模的農民起義。公元前210年,贏政進行最后一次巡游,隨行的有丞相李斯、中車府令(掌管皇帝文書的宦官)趙高和他最喜歡的小兒子胡亥。他渡過錢塘江,一直到達會稽郡的吳中。返回途中,在平原津(今山東省平原縣東南)病倒。到了沙丘(今河北省廣宗縣),病勢轉危。他自知不行了,急忙命令李斯和趙高起草詔書,并將詔書和國璽遞送給長子扶蘇,催扶蘇立即趕回咸陽,主持喪禮。當李斯草擬好詔書呈交嬴政審閱時,嬴政已經死去了。  

                  扶蘇因為勸阻嬴政坑儒,曾被秦始皇貶出京城,派往上郡蒙恬軍中任監軍。趙高歷來與蒙恬一家有仇,擔心扶蘇繼位,蒙恬得到重用,對自己不利,就扣住遺詔不發,與胡亥密謀篡奪帝位。他又威逼利誘,迫使李斯和他們合謀,假造遺詔,指責扶蘇在外不能立功,反而怨恨父皇,命令他和蒙恬 ... 。蒙恬懷疑,不肯 ... 。扶蘇忠厚,相信詔書是真的,便 ... 而死。  

                  趙高秘不發喪,將嬴政尸體放在車中,關上車門,拉上車簾,讓百官以為秦始皇仍然活著,每天在車外奏本;一面帶領大隊擁著尸車匆忙趕回咸陽。因為天氣炎熱,尸體腐爛發臭。趙高派人弄來夭批鮑魚,命令每輛車上裝鮑魚一石,以混淆尸臭。接著發喪,并擁立胡亥為帝。秦始皇為歷史上對始皇帝嬴政的通稱。  

                  自古以來,對秦始皇的評價就褒貶不一。但縱觀秦始皇的一生,對中國歷史的發展起了巨大推動作用,實為中國歷史上一位有作為的皇帝,功績不可泯滅。后人稱之為“千古一帝”。  

                  第2任二世皇帝嬴胡亥(公元前230至前207年)  

                  秦二世,名胡亥(公元前230至前207年)。秦始皇第26子,太子嬴扶蘇的弟弟秦始皇出游南方病死途中時,在趙高與李斯的幫助下, ... 害哥哥扶蘇并偽造遺詔繼位,當上秦朝的二世皇帝。在位時間前209年—前207年,在位3年,又被趙高逼迫自刎而死,終年24歲。葬于杜南宜春苑(今陜西省西安市東南曲江池南岸)。  

                  第3任三世皇帝秦王嬴子嬰(?-前206年)  

                  秦王子嬰(?-前206年),姓嬴,名子嬰。身世不詳,胡亥自刎后繼位,在位47天,秦朝最后一個統治者。后為項羽 ... 死于咸陽,葬處不明。  

                  子嬰性格隱忍軟弱,在胡亥被弒后被趙高迎立繼位。當時的情況,秦的領土比統一前更小,所以趙高讓子嬰不能稱皇帝,只稱王,是為秦王。子嬰即位五天后設計 ... 死趙高,隨即把他的家人全部處死?!妒酚洝分岗w高企圖招引起義軍到咸陽及承諾 ... 死全部秦朝宗室,子嬰知道后先下手把他 ... 死。劉邦首先進入關中,到達灞上后勸子嬰投降,并得到子嬰的同意。公元前206年10月,子嬰用繩綁縛自己,并攜同皇帝御用的玉璽和兵符等,親自到劉邦軍投降。秦朝在子嬰投降的一刻正式結束。劉邦沒有處死子嬰,而把他交給隨行的吏員看管。同年12月,項羽亦率領大軍到達關中。劉邦因無力抗爭撤退。項羽入咸陽城后,立刻 ... 死子嬰,并進行了大屠 ... ,秦朝累代之積至此一炬而盡。  

                  秦朝皇帝列表(加上未統一全國的君主)  

                  秦朝  

                  秦國君主是中國古代先秦時期秦國的君主,秦始皇建立秦朝以前,秦國自秦非子開始,共有37位君主(包括秦始皇),其中在位時間最長的是秦昭襄王,在位共56年。  

                  秦國自西周初封邑起立國,至滅亡時,王三十三代  

                  秦非子前891年~前858年在位34年  

                  秦侯前857年-前848年在位10年  

                  秦公伯前847年~前845年在位3年  

                  秦仲前844年~前822年在位23年  

                  秦莊公前821年~前778年在位44年  

                  秦襄公前777年~前766年在位12年  

                  秦文公前765年~前716年在位50年  

                  秦靜公(又作竫公,是中國春秋時代秦國人,為秦文公之長子,立為秦公爵位繼承人,他在文公四十八年時去逝,賜謚號為竫公,并改立竫公之長子贏立(秦憲公)為秦公爵位繼承人)  

                  秦憲公前715年~前704年在位12年  

                  秦出子前703年~前698年在位6年  

                  秦武公前697年~前678年在位20年  

                  秦德公前677年~前676年在位2年  

                  秦宣公前675年~前664年在位12年  

                  秦成公前663年~前660年在位4年  

                  秦穆公前659年~前621年在位39年  

                  秦康公前620年~前609年在位12年  

                  秦共公前608年~前604年在位5年  

                  秦桓公前603年~前577年在位27年  

                  秦景公前576年~前537年在位40年  

                  秦哀公前536年~前501年在位36年  

                  秦夷公(是中國春秋時代秦國人,秦哀公之子,被立為秦公爵位繼承人?!妒酚洝贩Q夷公“早死,不得立,立夷公子,是為惠公?!?亦即他未曾成為秦國的正式君主。)  

                  秦惠公前500年-前491年在位10年  

                  秦悼公前490年-前477年在位14年  

                  秦厲共公前476年-前443年在位34年  

                  秦躁公前442年-前429年在位14年  

                  秦懷公前428年-前425年在位4年  

                  秦靈公前424年-前415年在位10年  

                  秦簡公前414年-前400年在位15年  

                  秦惠公前399年-前387年在位13年  

                  秦出公前386年-前385年在位2年  

                  秦獻公前384年-前362年在位23年  

                  秦孝公前361年-前338年在位24年  

                  秦惠文王前337年-前311年在位27年  

                  秦武王前310年-前307年在位4年  

                  秦昭襄王前306年-前251年在位56年  

                  秦孝文王前250年-前250年在位1年  

                  秦莊襄王前249年-前247年在位3年  

                  秦始皇帝前246年-前210年在位37年  

                  前221年嬴政統一全國,國號仍用秦,自稱始皇帝。  

                  秦二世嬴胡亥(前230年~前207年,在位時間前209年~前207年),稱秦二世皇帝。  

                  嬴子嬰?年~前206年,在位47天。

                  秦朝簡介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是由戰國后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傳三世,共兩帝一王,國祚共十四年。  

                  秦國原為周朝的一個諸侯國,到秦始皇繼位后,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先后攻滅關東六國,完成華夏大一統,后北擊匈奴、南并百越,建立中國空前遼闊的王朝。因秦朝王室嬴姓,故史書上別稱嬴秦,以區分其他國號為秦的政權。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與趙高合謀篡改秦法導致秦末農民起義。公元前207年,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  

                  秦朝創立帝制及以三公九卿為代表的中央官制,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徹底打破自西周以來的世卿世祿制度,強力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強化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又推行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統一文化風俗,加強了大一統的凝聚力,奠定中國大一統王朝的統治基礎,故稱“百代都行秦政法”。秦朝結束了自春秋戰國以來五百年來諸侯分裂割據的局面,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權制國家。  

                  注:關于秦朝統一六國之前的歷史,詳見條目秦國,本詞條僅介紹秦始皇到秦王子嬰時期的秦朝。有下一頁內容介紹秦國。  

                  國號  

                  秦朝的國號來自于地名。據《史記》記載,秦之先祖為先賢伯翳,本為古部落首領,舜帝賜姓“嬴”。至周穆王,宗主造父為周王御,千里平定徐國之亂,受封于趙城,其宗族乃為趙氏(先秦時代“姓”只是表示來源,多為祭祀所用,用于女子稱謂,“氏”則表示家族分支,用于男子稱謂),嬴姓又盛,故“趙”也是秦的代名詞之一(據司馬遷的解釋,秦為嬴姓趙氏,秦始皇的“趙氏”是這么來,所謂“生于趙國,而為趙氏”屬于后世誤傳)。早期的秦人由于給周王室養馬有功,被周孝王封在秦地,秦成了他們的正式族稱。周幽王時期犬戎攻入鎬京,秦襄公因為保衛周王室有功,正式被封為諸侯國,秦成為國號。而在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前,秦只是一個諸侯國的稱呼,統一以后由諸侯國名變為全中國的王朝稱呼。由于統治者姓贏,又有贏秦之稱。  

                  秦國簡介  

                  秦國是周朝時華夏族在中國西北建立的一個諸侯國,秦人就是華夏族西遷的一支。其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時期就是鎮守西戎的得力助手,頗受商朝重視,為商朝貴族并遂為諸侯。后因嬴姓部族卷入了武庚挑唆的叛亂而遭到周公姬旦的懲罰,被迫西遷,嬴姓部族因此淪為奴隸。  

                  周孝王時,秦先祖秦非子因養馬有功被周王封為附庸。秦人此后世代為周王室養馬并在戍邊對抗西戎。周夷王以后,周王室越來越衰敗,不得不依靠秦人來穩定西部疆域的和平。  

                  公元前821年,秦莊公擊敗西戎,被周宣王封為西陲大夫,再次賜以秦(天水),連同原大駱之族所居的犬丘(咸陽)之地。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西戎所攻 ... ,秦襄公因率兵救周有功,而得到周平王的賞識。  

                  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護送周平王東遷,被封為諸侯,又被賜封歧山以西之地。自此,秦國正式成為周朝的諸侯國。  

                  秦最初由于地處偏僻,不被其他諸侯國重視。直到秦穆公時先后滅掉西方戎族所建立的12個國家,開辟國土千余里并穩定大后方以后,才奠定了其作為春秋四大強國的基礎。  

                  秦國多位君王死于討伐西戎,秦人與戎人常年交戰造就了秦人能征善戰。戰國初魏國連年進攻秦國,奪取了河西之地,秦國被迫退守洛水以西。秦孝公時,任用商鞅進行變法,秦國因此與日俱強,逐漸成為戰國中后期最強大的國家。  

                  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稱王。前316年秦滅蜀國,從此秦國正式成為戰國七雄中版圖最大的國家。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于前230年至前221年十年間滅掉六國,建立秦朝。

                  午夜福利免费区久久